|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的時代特征,提出“守正創新”的明確要求,針對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黨的自身建設作出新的論述,指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新的局面。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理解守正創新的豐富內涵,對于更好把準方向、創新實踐,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首先,守正創新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理光芒。守正創新包括守正與創新兩個方面。“正”即正道,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守正,就是堅守正道,堅持按規律辦事。創新即改變舊的、創造新的,“創”是指有意識有目的的創造性認識和實踐活動,其目標是“新”,即新的認識和實踐成果。概括而言,守正創新即把握事物規律,根據一定的目的改變現存事物,創造新事物。
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事物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否遵循規律是創新活動朝著什么方向前進、具有何種前途的決定因素。遵循規律,創造性地認識和改造事物,才能使事物在正道上實現新發展。創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徑。事物發展是不斷由量變到質變、連續性和階段性統一的運動過程。創新意味著對“舊”的突破與超越,是發展的質變、飛躍形式。只有揭示新的歷史條件下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實現認識的飛躍,以新認識指導新實踐,才能把事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守正創新充分揭示出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則方法。守正創新中的“新”,通過主體守正和有目的的創造而獲得,即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未來事物。因此,守正創新是指向未來、創造未來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就認識而言,守正創新要求主體立足并超越現實,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運用創造性思維,預見事物諸多可能性并對其進行價值認識,進而選擇合乎需要的可能性作為目標,觀念性地創造事物的未來理想形態以及實現理想形態的未來實踐模型。就實踐而言,則是指在科學認識指導下,通過創造性實踐,現實性地改變現存事物,促使事物走向并實現理想的未來結局。
其次,守正創新體現著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在要求。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它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則,是我們黨認識、分析和處理問題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思想基礎。
從黨的思想路線歷史發展來看,其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相對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而言,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練概括,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中蘊含著守正創新的意義。
從黨的思想路線基本內容來看,它強調“實際”“實事”和“實踐”,立足于“實”,著眼于“是”,要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堅持“是從實來”,尊重客觀實際,體現守正要求;它強調“求是”“發展真理”,著力于“求”“發展”,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探求事物發展規律,發現并試圖接近真理,以新認識指導改造世界,體現創新要求。
最后,守正創新彰顯著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時代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守正創新”的明確要求,指出哲學社會科學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強調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賦予守正創新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改革發展中普遍性的指導意義。
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馬克思主義之“正”,立足當代實際,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歷史發展進程進行“再認識”。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通過守正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21年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發人深省。對此,中國共產黨人遵循守正創新之道,作出了明確回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作出分兩個階段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提出事關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國方案,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課題。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領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拓創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探索,努力創造中國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總之,守正創新緊扣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的新課題,將黨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引向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求幸福、民族求復興的潮流,站在最廣大人民這一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永立潮頭的不懈追求。
(作者系首都高端智庫千龍智庫首席專家)
公網安備 14050002000706號 網站支持:天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