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工會可以興辦企業是有特定范圍的。1992年,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的《關于工會興辦企業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及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可以興辦為職工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也可以興辦國家政策允許、社會需要的其他企業。”據此能夠興辦經濟實體的,只有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這四類特定的主體,黨政機關的工會不屬于上述任一種情形。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印發《關于貫徹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規定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中第三條,也明確規定:“縣及縣以上黨政機關各部門內設的職能機構、下設的具有政府行政管理和執法監督職能的各類機構,各種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以及黨政機關的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眾組織,不得興辦經濟實體。”
第六十二課黨政機關投資卻以黨員干部個人名義持股或者注冊經營公司的,如何處理?
根據《黨紀處分條例》第九十八條規定,黨和國家機關違規經商辦企業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黨和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各人民團體、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等。在執紀實踐中,存在這樣的行為,有些黨政機關并不直接出面經商辦企業,而是作隱性股東,不出現在公司股東名單中,由黨員干部代為持股;或者黨政機關集體研究決定并實際投資、提供場地、設備、房產等,但以黨員干部個人名義注冊成立公司并委托黨員干部個人經營管理,實際經營收益也歸黨政機關所有。對這樣的行為,應當認定屬于黨和國家機關經商辦企業,不能認定是黨員干部個人經商辦企業。也就是說判斷是黨政機關違規經商辦企業,還是黨員干部個人違規經商辦企業,不僅僅要看登記在冊的公司股東和管理人員是否是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要看實際投資人和實際控制人是否是黨政機關,企業經營收益歸誰所有。
公網安備 14050002000706號 網站支持:天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