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報道:7月24日,新舟60民用搜救機起飛,經過1小時20分飛行并完成預定驗證科目后,平穩降落在西安閻良機場,圓滿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民用搜救機在陜西成功首飛,后續將由地面試驗和試飛準備階段,正式轉入并全面開啟試飛驗證階段相關工作,全面展開科研試飛和符合性驗證工作。
新舟60民用搜救機的成功研制,是我國航空工業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現。在研制過程中,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飛機搭載的先進搜索雷達系統,具備遠距離探測和精準識別能力,能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快速發現目標,其探測距離較傳統設備大幅提升。同時,機上配備的光電吊艙,集成了高清可見光相機、紅外熱像儀等設備,可對目標進行全天候、多角度觀測,為搜救行動提供清晰的圖像信息。
在飛機的整體設計和制造上,輕量化復合材料不僅降低了飛機的自重,還提高了機身的抗腐蝕能力和疲勞壽命,使其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長期作業。這種材料的應用,體現了我國在航空材料領域的技術進步。
此外,該機型的研制還推動了我國航空產業鏈的整合與升級。從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到整機的總裝集成,涉及全國多個省市的上百家企業和科研機構。通過協同合作,形成了高效的研發生產體系,提升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競爭力。這一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將為我國后續更先進機型的研制奠定堅實基礎。
新舟60民用搜救機具備搜索救援、災難現場勘測和人員運輸等功能,應用場景廣泛,能在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海上搜救方面,以往我國面對遠距離海上搜救任務時新舟60民用搜救機將徹底提升作業效能。它的巡航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抵達事發海域,并且憑借先進的搜索設備,可對大面積海域進行快速掃描,大大提高了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陸地災害救援中,當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發生后,交通和通信往往會受到嚴重破壞,救援人員難以快速了解災區情況。新舟60民用搜救機可搭載專業的勘測設備,對災區進行全方位的空中勘測,及時獲取災區的地形地貌、房屋損毀、人員被困等信息,為救援指揮部門制定救援方案提供重要依據。同時,它還能運輸救援人員和物資,將急需的藥品、食品、帳篷等送到災區,緩解災區的物資短缺問題。
在高原地區救援時,由于高原地形復雜、氣候惡劣,給搜救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新舟60民用搜救機具備良好的高原起降性能和高空飛行能力,能在海拔較高的機場安全起降,為高原地區的遇險人員提供及時的救援服務。比如,在登山愛好者遇險時,該機可以快速抵達事發區域,開展搜索和救援行動。
面對遠距離、復雜環境下的海上搜救任務的艱巨,新舟 60 民用搜救機可在海洋、高原地區和地震、洪澇災害等現場實施搜救任務。其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不僅提升了我國搜救響應速度和覆蓋范圍,推動我國海上應急體系建設,助力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新舟60民用搜救機研制項目于2021年底正式啟動,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西飛民機項目運營、工程設計、總裝集成、質量適航、供應鏈管控與市場研究等相關專家組成的聯合研制團隊開展項目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機首次飛行成功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西飛民機將錨定適航取證目標,強化頂層策劃,高效整合內外部資源,科學規劃研發試飛、符合性驗證試飛等相關工作,確保該機型試飛驗證任務按計劃完成。(編輯:許浩存 校對:陳虹瑩 審核:韓磊 )
公網安備 14050002000706號 網站支持:天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