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習近平總書記早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寫下《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的警世篇章,將“堤潰蟻穴,氣泄針芒”的千年古訓與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踐貫通,深刻揭示了作風問題由量變到質變的內在邏輯。作風建設如同穿衣系扣,第一粒扣子若扣錯,剩余的扣子都會扣偏。總書記的“細微之警”正是這關鍵的第一粒扣子,應當以“微警示”防范“大風險”,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作風問題,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細微之警”是筑牢作風建設堅固防線的題中應有之義。作風問題從來不是宏大敘事的突然崩塌,而是“破窗效應”的量變積累。一頓超標宴請看似只是“吃點喝點”,卻可能成為權力尋租的開端;一次違規收受的禮品即便價值不高,也可能是腐蝕防線的第一道裂痕;一份不該領取的津貼補貼縱然數額微小,實則是作風堤壩出現的蟻穴。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要義,正是把握作風問題“由微至著”的演化規律,以“治未病”的思維守住每一道關口。倘若對“微腐敗”“微特權”“微官僚”失之寬軟,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就會在推杯換盞、迎來送往中被一點點侵蝕。只有把“細微之警”嵌入權力運行的最初一厘米,把“抓早抓小”固化為制度設計的第一原則,才能在萌芽處斬斷“四風”的再生鏈,在源頭上凈化政治生態的微循環。這正是黨的作風建設由“整治”邁向“長治”的邏輯起點,也是黨員干部立德立行的根本基點。
“細微之警”不僅是作風建設的實踐方法,更是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精神密碼。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自我革命始終是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而“細微之警”則是這一答案的實踐表達。革命戰爭年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要求,在一根針、一尺布的細節中筑牢軍民魚水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其實施細則從“精簡會議活動”到“規范公務接待”,從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到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正是從細微處破題,促進黨風政風為之一新。新時期,更是通過嚴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級”等舉措,使中央八項規定日益成為黨員干部心中的鐵規矩、硬杠杠。這種見微知著的自覺,彰顯著馬克思主義政黨刀刃向內的勇氣,體現著對“人民是閱卷人”的敬畏。
當前,破解大黨獨有難題,尤需細微處筑牢防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大黨治理的層級復雜性與范圍廣泛性,導致作風領域“微偏差”的傳導風險顯著增加。“微風險”的“蝴蝶效應”,更是可能引發規則輕視與作風堤壩的整體崩塌。唯有把“細微之警”作為第一道閘口,在“一念之差”前強化制度約束、在“小事小節”上明確行為底線,才能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隱患”,確保黨在長期執政中始終保持“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政治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風廉政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防微杜漸,不要‘溫水煮青蛙’”。作風建設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既是宏大敘事,更是涓滴工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以“細微之警”校準航向,以“第一粒扣子”統攝言行,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與堅定,永遠發揚釘釘子精神,把防微杜漸的“微”做深做實,把自我革命的“嚴”貫穿始終,以優良作風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優異答卷。
公網安備 14050002000706號 網站支持:天狐網絡